首页 好木材 明清椅子的形式大体有靠背椅、扶手椅、圈椅和交椅四种

明清椅子的形式大体有靠背椅、扶手椅、圈椅和交椅四种

2024-10-20 22:06 编辑:  好木材

从字面上看,椅凳家具包括椅子和凳子。椅凳、坐墩、交叉、长凳、椅子、宝座等都属于椅凳家具。

一、凳

凳子是没有靠背的坐具。就凳子而言,一般可以分为方形和圆形,而方形凳子的种类最多。在各种形式的凳子中,分为束腰和无束腰。有束腰的人用方料,一般不用圆料;没有束腰的人有方料和圆料。有束腰的可以做曲腿,如鼓腿膨牙、三弯腿等;而无束腰的则用直腿。有束腰的脚端做内翻或外翻马蹄,而无束腰的腿脚无论是方形还是圆形,脚端都不做任何装饰。

板心的凳面,也有很多图案。有影木心、各种硬木、木框漆心、藤心、席心、大理石心等,材料制作非常精致。凳子有长方式和长条式。常见的长方式,多以一板为面,四腿侧脚明显,俗称四劈八叉,只供一人使用。还有一些板面较长,可以坐两三个人,称为“长凳”或“长凳”;长凳上还有“春凳”,形状像炕几,可以容纳两个人并坐,因为坐面宽,不坐的时候也可以放器物。

明清时期的圆凳,又称圆凳,三足、四足、五足、六足均有。做法和方凳一样,有直腿和曲腿。明代圆凳一般束腰,凳面为圆形、梅花形或海棠形,下带圆形托泥,托泥下有四足、六足、八足,使其更加坚固牢固。做工细致,造型优美。清代无束腰的人用腿顶作榫,直接支撑坐面;如果有束腰,主要靠牙板和束腰支撑坐面。方凳和方凳有点不一样,方凳用四足,而圆凳不受角度限制,至少可以用三足,多者可以用六足。

古代几种主要椅凳类家具的介绍-0
红木椅子
二、椅
椅子是靠背座椅的总称(座椅除外)。它的风格和大小有很大的不同。明清时期的椅子一般有四种形式:靠背椅、扶手椅、圆椅和椅子。
(一)靠背椅

靠背椅的造型特点是靠背没有扶手,靠背搭脑不出头。靠背有不同的形式,也被称为“统一碑式”椅子。与官帽椅相比,这种椅子的体型略小,椅背上的横梁两端与官帽椅相似。还有两种形式:一种是做成软圆角;一种是梁长出两根柱子,又微微向上翘起,就像灯杆一样,因此又被称为“灯挂椅”。在材料和装饰方面,硬木、杂木、彩漆金、油漆金、各种素漆和竹子都具有轻巧灵活、使用方便的特点。靠背椅有几种常见的灯挂椅,如搭脑不出头、以直格为靠背的木梳背椅。

(二)扶手椅
玫瑰椅、官帽椅、太师椅是常见的形式:
(1)官帽椅

官帽椅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官帽椅。从造型上看,南官帽椅不如四出头大方,但南官帽椅更容易发挥装饰手法,椅背和扶手可以以多种形式装饰;材料可以是圆的、弯曲的和直的。它的特点是在椅背柱与搭脑相连的地方做软圆角,由立柱做榫头,横梁做榫窝,横梁压在立柱上。“S"形椅背多采用边框镶板,中分格,或抱一个透孔如意云,或浮雕一组简单的图案,美观大方。通常使用成堂或成对陈设,很少使用单支。

四出头官帽椅,即椅背和扶手的前角不是软圆角,而是大脑和扶手的横梁通过柱子,微微向后和两侧弯曲,形成自然光滑的曲线。尽头磨成圆头,给人一种柔软光滑的感觉。这种四出头椅大多是黄花梨木做的。背板多为“S”形状,并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。造型简洁大方,纹理色彩清晰美观,形成优雅高贵的风格和特点。明清两代都有官帽椅,但制作不同,主要表现在搭脑、靠背、扶手的区别上。清代官帽椅的搭脑多为罗锅失形或花形,靠背、扶手多为花饰,与明代简约朴素的风格大不相同。

(2)玫瑰椅

宋代名画中曾见过玫瑰椅,明代比较常见,是一把造型独特的椅子。椅背通常低于其他椅子,与扶手的高度几乎相同。背靠窗台平设数椅,不高于窗台;配合桌子陈设时,不高于桌边。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特点,不太实用的玫瑰椅才相当受欢迎。玫瑰椅主要由梨木或鸡翅木制成,一般不使用紫檀。巧妙地将花梨木独特的色彩、质感与椅子本身独特的造型相结合,更令人赏心悦目。“玫瑰”一词一般指美丽的玉石。单就“玫瑰”这个词,一个叫“美石”,另一个叫“奇伟”,意思是珍贵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·西都赋》载:“因玫瑰而奇,抗龙之虹梁”,以“玫瑰”为奇异之物。玫瑰椅在风格、特点和造型上确实很独特。这种椅子的四腿和靠背扶手都是圆形直材,真的比他的椅子更新颖独特,达到了珍贵美观的效果。用“玫现”二字称呼椅子,确实是对这种家具的高度赞扬。

(3)太师椅
太师椅是唯一以官职命名的椅子。它最早用于宋代,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椅子的椅子。清代,太师椅成为扶手椅的专称。
太师椅的靠背板、扶手和椅面成直角,庄重严谨。因为它在清代很受欢迎,它具有清代家具的特点,如材料厚重、宽大夸张、装饰繁文缛节等。它所有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,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——它是“太师”的椅子。
(三)圈椅

圆椅的名字是靠背如圈,后背和扶手一顺而下,圆润柔软。由交椅发展而来的圆椅。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,坐着时,肘部、臂膀一起得到支撑,非常舒适,颇受人们喜爱。后来逐渐发展成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圆椅。与交椅不同的是,它不需要交叉腿,而是使用四个脚,以木板为表面,与普通椅子的底盘没有太大区别。只是椅子表面的上部仍然保留着椅子的形状。这种椅子大多成对陈设,单独摆放的不多。圆椅的椅圈是弧形的,所以圆形材料更协调。圆椅多采用光素手法,只在背板中间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,但都很浅。背板做成“背板做成”S“形曲线是基于人体脊柱的曲线,是明式家具科学性的典型例子。

(四)交椅

椅子,又称胡床,是中国古代马上民族的器具,通常被认为是从坐在地上到坐在椅子上的转变。椅子的结构是前后双腿交叉,交叉点做轴,上梁穿绳代座,可折叠,上面安装一个折叠圈。椅圈一般由三到五个榫头组成,下面由八根木棒组成,交接关节,主要用金属部件固定。从侧面看,整个造型由多个三角形组成,线条纤细活泼,但不失稳重。因其双腿交叉的特点,所以被称为交椅。明清两代通常把带靠背椅圈的椅子称为交椅,没有椅圈的椅子称为“交叉”,也称为“马扎儿”。椅子可以折叠,便于携带和储存。它们不仅可以在室内使用,外出时也可以携带。在宋朝、元朝、明朝甚至清朝,皇室贵族或官绅都带着这把椅子出去巡游和狩猎,这样主人就可以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,这也是椅子的起源,也被称为“行椅”和“猎椅”。

椅子是皇帝和贵族的工具,是身份的象征,所以这个国家也有“第一把椅子”的说法,暗示某人是最重要的角色。椅子只由必要的线形成,没有多余的部分,形状简单;黄梨木纹理,包装铜片,新颖独特;扶手出头和脚角图案雕刻,背板边缘装饰和雕刻图案的使用,为椅子增添了一些风格。

(五)宝椅

宝椅是一种较大的椅子。宫廷被称为“宝座”,除了大椅子的特点外,还增加了豪华的雕刻和镶嵌装饰,一般配备了脚踏,主要陈列在宫殿的明亮房间,为皇帝和妃子。有时也放在配殿或客厅陈设中,一般仍放在室内中心或显著位置。这种大椅子很少成对,都是单独陈设的。与罗汉床相比,宝椅的形状和结构没有什么不同,只是形状比罗汉床小。有人说它是从床上演变而来的,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。大部分宝座都是紫檀做的,材质厚重,造型庄重,雕刻精美,为用户增添威严感。清式宝座具有尺寸大、结构复杂、材料规范、做工精细、装饰华丽等特点。宝座上下内外,或浮雕,或透雕各种吉祥图案,显示出皇室的高贵与奢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