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木工的工人水平往往取决于细节。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往往反映了木匠对材料特性、结构合理性的考虑和对细节和质量的追求的掌握程度!
“掉五门”是制作工匠时尺寸是否准确的最终考虑因素。我听一位老前辈说,他的考试内容之一就是“掉五门”!
①先做两张尺寸相同的板凳
制作两张板凳并不难,但要通过“掉五门”并不容易,这是对工匠在制作过程中对尺寸的把握!
②将两张板凳对腿重叠。
双腿重叠后,需要达到一致的状态,然后将其中一个长凳旋转180度。此时,两个长凳的腿也必须一致,这要求两个长凳的腿和腿之间的距离应该相同,腿的端面大小应该相同,以便通过“五门”。
木工画线提到了留余量的“知识点”。这一次,“留余量”主要针对硬木制作榫卯过程中硬木脆性造成的问题。
榫卯连接位置靠近端面「下图」为了保证榫卯接合严密,榫头往往会稍大一些,
但这样,在安装过程中,很容易导致横向木材端面受力过大,开裂脱落「如上图右所示」,为了保证榫卯接合的紧密性,防止安装过程中端面木材开裂脱落,首先要“留余量”
安装完成后
然后锯掉“余量”
众所周知,圆椅的“椅圈”是由“楔钉榫”组成的!
椅圈连接所用的“楔钉榫”一般做法!
在博物馆里,小编发现了一些制作精良的圆椅,椅圈连接所用的“楔钉榫”与一般做法略有不同!
楔钉榫「2」与一般做法相比,有两种不同的方法,
其一,
榫头隐藏在结构内,
榫头隐藏在结构中的作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木纹的连贯性,比榫头外露的作法“隐藏”在视觉美感上更好,
施加横向力时「红色箭头如下图所示」相比之下,不难看出榫头隐藏在内部的连接程度远远优于榫头暴露的连接程度
其二
楔形钉倾斜进入结构内部「红色箭头如下图所示」,由于其独特的形状,楔钉在箭头方向上会逐渐困难,使两个部件的连接更加稳定
其实木匠做事只是第一步,做好才是难点,做到极致才是最难的!
喜欢的请转发收藏!